讲一件大话西游歌曲背后的故事

1994年,一个台湾人叩开了作曲家赵季平的房门。他毕恭毕敬地说,赵老师,这里有一个新电影,想请您来操刀配乐。那一年是赵老的“大年“,盛名享誉国际。因刚刚和著名制作人郑佩佩完成了《倚天屠龙记》的配乐工作,滚石唱片对他兴趣很大,想出资为他做一张音乐合辑。而来者正是滚石唱片的经理,人情事理一堆,明白人都能看得明白答案。


配乐得先看本子,在本子里四海云游一番,才能作出契合的音乐。可当赵季平拿到这部影片的剧本的时候,傻眼了。前前后后通读了三天十几个来回,不知道到底讲了个什么鬼东西。这个本子在当时叫做《大话东游》,也就是后来《大话西游》的雏形。


本子里,人不说人话,妖没有妖的性格,全篇无厘头式的语言风格愁苦了这个严肃的配乐大师。他觉得“本子怎么能这样去写,怪异的很”。放下剧本,赵季平决定还是去片场感受一下,说不定曲思泉涌,直接就来了灵感。


可是人到了西影摄片场,定眼一看,更崩溃。赵老原话讲,“去的时间正在拍在牛魔王体内斗殴的那段戏,片场到处挂着五脏六腑,肠子,非常恶心。”满眼的道具内景,没一样符合审美,这不是瞎胡闹吗。


同一时刻,港方给赵季平寄来了一段由卢冠廷为此电影配的主题曲。后来赵季平在此曲的基础上,开始衍生创造。既然有人,有妖,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漠黄沙和旁门左道般的打打杀杀,江湖里说不清的事这么多,也总会有风平浪静的一刻。赵老操刀,先定了个主题“爱”。爱的大彻大悟,爱的九九归一,必是经历了风起云涌,也经历了大浪淘沙。


一个月之后,一曲作完,全长一个多小时,他交给国家交响乐团来演奏。再不去过问。后来有人讲了一个有趣的段子,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说赵季平那时找过当时的片方人员,跟他们讲,能不能别在片子的字幕里给自己署名这首音乐是他做的,倒不是怕做的不好砸了招牌,属实是觉得这个片子诡异难言。做完的曲子递到导演刘镇伟手里。稍作修改之后巧妙地添加到我们后来那些能倒背如流的场景之中。


一晃十多年过去,赵老名号早已经享誉国内外。有一天,赵老的儿子赵麟问他,大话西游的配乐是您做的吧,做的真好,点睛之笔。大话西游可不得了,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现象,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,没有之一。


赵老笑笑没说话。回忆的匣子一经开启,好多有趣的东西都能跳出来。想起来20多年前自己还到过盘丝洞,那时候这个西北汉子绝对想不到,那年,就那样的一个穷巴巴的布景,怎么就成了这一代年轻人心里狂热的风向标。


好笑,却又觉得这世间有时候真挺美。



听《芦苇荡》有感。部分内容来源于赵季平访谈及相关资料。

 
评论(2)
热度(53)
 
回到顶部